美丽新世界

寻找对抗这个过程的方式

昨天看见鹏总写的:

这根本不是拿着刀子跟枪炮打仗那一类,因为根本没人跟妳打仗,妳也不会赢,因为世上已经没有输赢。印刷时代的理性、智力、世界观、生活方式,都瞬间消失了。阅读在消失,知识阶层在消失。这是1450年古登堡印刷术进入实用以来,561年未有之变局。自《诗经》的一些篇目诞生以来,2700年未有之变局,我们赶上了。

这当然是正在发生的事。传播方式的改变往往会引起重大社会转折。往回看,竹简的发明彻底让周人的宗教趋于溃败,造纸术毁灭了秦汉帝国,印刷术摧毁了欧洲封建社会。如今的传播方式:IM、自媒体、社交网络、甚至区块链,也正在摧毁和改变着什么。


对于当下的管中窥豹:

商业电影的出产和发行,伴随着媒体的跟进报道、自媒体的评头论足、评分网站的评判、粉丝场的点映、影评人的风评。于是妳会看到,创作人在预估着受众的反应,加入「此处应有影评人鼓掌」的元素,塞进「粉丝看了会喜欢」的桥段;受众也因此从本质上影响了创作本身的进程。最近的例子就是两部无比混杂的电影工业产物《正义联盟》和《银翼杀手2049》,虽然二者 genre 不同,但道理是一样的。

社交媒体的用户,follower 的反应已经和使用的过程紧紧捆绑在一起。微观上,you are what you follow and whoever follows you. 预估别人的反应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妳的思维方式。宏观上,一个庞大的共情体就慢慢诞生了。

最彻底的例子存在于现代艺术领域。艺术作品并不能独立于观众的反应。塞尚的马桶,古根海姆里的动物、朱昱的婴儿肉,他们的共同点是,当无人观看时,作品本身如同垃圾,毫无价值;有观察者时,他们作为艺术品的价值才得以体现。

共情体的特征是集体无意识,情绪化(post-truth),愚蠢且没有止境,排他又无处不在。


在这样的美丽新世界下,最重要的问题当然是,妳的自我放在哪里?

每次想到这些的时候,我总会回去读 Karu 君的《Offline》。他的候选答案是专注与真诚。

做到这些,也就变成了新世界的局外人吧?有时候我会觉得我们是堂吉诃德式的古董,同时也会庆幸,拥有旁人一辈子也不会有的,古典式的 connection。如果妳们变成了社交媒体上的两个小点,而不是写信,那么妳们大概也不会懂得「何当共剪西窗烛」的情感。

很喜欢《桃花扇》里的一句话:大事已不可问,我辈且看春光。我觉得大势亦如是。时代更迭,与细民何干?做好自己,在这变动不居的时代站稳脚跟,还是不太难的。